2008-08-29

從AKIRA到Steam Boy─談動畫大師大友克洋 (2005/6/13)

(圖/文 依彥希)
傻呼嚕同盟應大同高中動漫社之邀,今日在台北市立圖書館,特別加開一場大友克洋的專題講座。從1988年震撼世界影壇的《AKIRA》到去年3月才剛上映的《蒸氣男孩》,大友克洋在動漫界的影響力,確實不容小覷。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代,押井守及大友克洋的作品,嚴重考驗著觀眾的眼睛對於畫面資訊量的處理,人類的眼睛是非常挑剔的,不論是否受過正統的美術訓練,只要畫面有一點點不對,眼睛的感覺就會告訴你;大友克洋在1979年發表了《Fire-Ball》向手塚治虫致敬的一個作品。是畫一隻機械手撐著一顆金屬球;重點是,金屬球中,映射著他房間內的擺設位置,並且用手繪呈現出這樣的魚眼效果,此種構圖在當時是絕無僅有,難度也極為困難,雖然現今電腦動畫貼圖可以模擬出相同質感,但手繪的線條終究是電腦無法比擬的,藉此也證明了大友克洋深厚的基本功力,在漫畫中呈現出精準的透視、消失點的運用、細節的描繪,以及動能的呈現,並擅長運用靜止的瞬間,來表現流動,說起來很調詭,傳統的日本漫畫在處裡動作場面時,都用大量的效果線,但他就是利用外在環境與靜止,來顯示畫面中的力量大小,所以當讀者在閱讀漫畫的時序,就可以同時感受到真實時間的流動,他也一直試著讓漫畫電影化,讓讀者自己的眼睛,將畫面資訊量轉換成場景,這是閱讀漫畫上的一大突破,徹底的顛覆了日本漫畫的傳統語言。

創作者的生長環境及時代背景,往往會影響著創作內容的風格與方向。1954年出生的大友克洋,在高中時參與日本學運,與押井守同期,不同於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,早期的大都屬於學運中的領導地位,晚期的大友克洋他們,就是屬於跟班的高中生,因此在大友克洋的作品中,強烈表現出無政府主義的思想、破滅的反政運動、革命以及學運的內容,確實也有跡可循。大友克洋在1987年以《童夢》榮獲日本SF大賞,也是第一位獲得此項殊榮的漫畫家,從此聲名大噪。他受到歐美漫畫家Moebius的影響,作品呈現出極寫實的暴力風格,1988年《AKIRA》一片,震驚世界影壇,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,光影的表現;從大友克洋的作品中,可以發現到,他特別要求動感光影和煙霧的視覺效果。光影在傳統賽璐璐的表現上是不可能的,必須借助後製攝影的多重曝光技術才能達成。在人物造形上,他的人物是有骨骼、有肌肉結構的,不同於一般迪士尼或其它日本漫畫。


在1995年的《MEMORIZE》,挑戰了一項日本動畫少見的技術;一鏡到底,這對電影來說是很容易的,但是動畫就完全不一樣了,因為是一張一張畫的,所以想要一鏡到底,導演在腦中必須預先就要有很清楚的場景構圖,並精準確實地畫下來,才能讓預期中的場景,不間斷的運動。在《蒸氣男孩》中,除了鏡頭運動外,還運用了全3D的技術建模,但煙氣依然全用手繪呈現,在自然界中,因為物理性質的不同,煙霧的快慢、顏色、漂浮方式等,都是有差別的,只用手繪才能準確拿捏,這也是用3D做不出來的部分。

台灣的漫畫很少出現全身正面的構圖,人以外的細節鮮少出現,日本則反,他們在這方面的繪畫訓練上扎實,所以日本的漫畫養成,其實是一個實際建構的世界,以致於他們與電腦繪圖技術接軌時,並沒有多大的問題,因為他們有深厚的動漫文化做後盾,而台灣這方面的基礎教育必沒有扎實,這方面的文化幾乎是零,而政府一方面極力推動數位內容產業,另一方面在教育上又沒有向下扎根,看了確實令人擔憂。而傻呼嚕同盟一直積極在推動相關活動,希望能就此為台灣的動漫盡一份心力,也期待台灣未來可以有所發揮,走出自己的路。

(圖由上至下:同盟的老師(左起)nt、tp、zero / 正在講述的Jo-Jo老師 / 《銃夢》,寫實的動能呈現 / ZERO老師正在講述當年的講談社的危機 / 同盟的演講常常是笑聲不斷的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